图源:花瓣网
以狮子为例,即便身为草原霸主,但幼狮和受伤的成年狮仍可能被鬣狗群围攻。
因此,它们睡觉时会本能地将脆弱的腹部和咽喉部紧贴地面,用更为坚固的背部和肋骨充当“盾牌”。这种姿势如同一个“待机状态”的弹簧——身体低伏,重心稳定,肌肉保持轻微张力,一旦察觉危险,便能瞬间起身迎敌或逃跑。
小型动物更是不敢懈怠。兔子、狐狸、野猫……哪怕在熟睡中,耳朵也会微微颤动,还会用脚掌紧贴地面感知震动和危险。
想让它们仰卧,几乎不可能,除非是身处绝对安全环境的家养猫狗,才敢偶尔翻肚皮“放飞自我”。
图源:freepik
此外,趴睡还有保温节能的实用功能。
蜷缩身体能最大程度减少体表暴露,从而减少热量散失,在食物匮乏、气候多变的野外,每一份能量都至关重要。
所以动物不是“喜欢”趴着睡,而是不敢不趴着睡。
相比之下,人类的睡姿似乎格外肆意,这份“任性”其实是进化赋予我们的“特权”。
大约1400万至1800万年前,类人猿祖先做了一件改变命运的事——开始搭“床”了。
他们不再是随便找个树枝打盹,而是挑选粗壮枝干作支架,铺上宽大叶片和藤蔓,搭建出稳固的“床”。自此人类祖先不再担心摇晃惊醒和夜里滚落,睡得更加安稳。
科学家们将这一行为视为人类追求高质量睡眠的起源。
图源:freepik
正是高质量的深度睡眠,促进了大脑发育,人类祖先也逐渐从树栖转向地面生活,并从四肢行走过渡到直立行走。
而为了能缓冲地面行走和奔跑时产生的冲击力,保持身体平衡,人体的脊椎形态也从原先的“弧形”演化为了“S形”——颈椎与腰椎前凸,胸椎和骶骨后弯。
正因如此,我们对睡眠姿势也变得更加“挑剔”。
图源:freepik
如果人类像其他动物一样趴着睡,S形的脊椎无法保持自然弧度。胸椎段可能被“压平”,被迫扛起上半身的大部分重量,而腰椎被迫反向弯曲。
更关键的是,为了呼吸,头部必须长时间扭向一侧,这会导致颈椎及其周围的肌肉和韧带持续紧张。趴睡时,整条脊柱及附近肌肉和韧带都在代偿和硬撑,长此以往极易引发身体各部位的疼痛。
相反,仰卧或侧卧姿势能让身体重量均匀分布,只要有适当的支撑(如合适的枕头和床垫),脊椎便能维持自然的S形曲线,让全身肌肉得到充分放松。
图源:花瓣网
但真正让人类敢“放开睡”的根本原因是安全感。
动物睡觉时像一根绷紧的弦,因为它们生活在随时有危险的恐惧中。而人类,通过工具、语言、社群协作等一步步构建出安全的生存环境。我们不再需要时刻保持警惕,这份安全感,是其他动物无法轻易拥有的“奢侈品”。
所以说,人类能仰着睡、侧着睡,是老祖宗争来的“躺平自由”!
你更爱哪种睡姿?是仰卧派?还是侧卧党?又或是那个偏要趴着睡的叛逆选手?欢迎在评论区聊聊你的专属睡姿,没准还能遇见同款小伙伴!返回搜狐,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