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有些爱,让人感觉特别沉重?

为什么有些爱,让人感觉特别沉重?

原创 月食APP KnowYourself

策划、撰文 / 蔻蔻、Chris

编辑 / KY主创们

前两天,朋友给我发来一张截图:

朋友很困惑,自己看来认真的爱,怎么到爱人那就变成了沉重的。

朋友甚至得出了这样的结论——“是对方不够爱吧。”

我理解朋友的烦恼,可我也认为这并不仅仅是“对方不够爱”这么简单。那么,为什么有些爱显得会特别沉重?爱得认真与沉重之间有关系吗?到底什么才是健康的爱呢?

来看今天的文章。

感到爱很沉重,

往往是关系失衡了

爱情,在理想主义里,被描述为一种巨大的、永不妥协的、没有限制的东西。然而现实里,巨大的、毫不妥协的、超越限制的爱情,可能给双方都带来伤害。

当一个人爱得太多、太深,爱就显得沉重。沉重的爱会让伴侣感到窒息的压力,尤其是在一段关系刚开始的时候。

爱得太多,可能对双方都是一种折磨——

首先,作为爱的接收方,会感觉陷入了情感债务。

恋爱互惠效应讲到,我们可能会因为一个人对自己很好,而想要在一定程度上为对方作出爱的回馈。然而,当对方对自己的爱远远超出我们所能轻松回馈的范围时,我们就可能产生强烈的无力感和愧疚感。

“恋爱中,我总会有一种欠着她的感觉,可以感觉到当我无法用同等的爱回报时她的失望。但我不是她,有时候我会觉得挺无力的。”

Alex,29岁

长期处于这样的关系中,“负债累累”的一方甚至可能会开始想要逃避和退出,或者通过贬低对方的爱来使情况合理化(Gunther, 2012)。

同时,作为爱的施予方,也容易挤压负面的情绪,形成低自尊。

研究发现,处于不平等的关系中的人更容易产生自卑感和动荡感(Bringle et al., 2013)。

当自己真心的爱被对方拒绝,ta们会因此怀疑自己的价值。失去自我和个性、停止自我成长的同时,认定自己不值得被好好对待,从而导致自尊水平下降。

另外,当长期得不到回报、伴侣无法满足ta们的期望时,ta们会对自己和伴侣感到不满,甚至产生怨恨感(Gunther, 2012)。

“我不明白,我付出了那么多,从一线城市回到家乡,她为什么还是不能真正地爱上我。可能是我不够好,满足不了她的要求,我觉得自己也变得很扭曲。”

火火,27岁

当伴侣成为ta们世界的中心时,ta们往往会忽略那些曾经让自己快乐的事情,忽略工作、爱好、甚至朋友和家人。

因为在这段关系中投入太多了,ta们甚至可能会在现实中迷失——因为太爱那个人了,早已放弃了自己标准、边界和底线。

临床心理学家Bringle等人(2013)将“不平等的爱情关系”与其他几种类型的爱(暗恋不可能的人、暗恋身边的人、单方面追求一个爱的对象、对前任耿耿于怀)总结为“没有回应的爱(unrequited love)”的表现形式。

社会科学家研究认为,大约98%的人都有过这种“没有回应的爱”的经历(Baumeister, 1993)。

沉重的爱是怎么形成的?

1)恋爱需求“定性不对称”

一旦浪漫关系开始,爱情的强度、两个人所经历的爱情性质,以及对关系发展速度的期望都会有所不同——心理学家将这称为“定性不对称”。

定性不对称的关系中的双方所感受到的激情、亲密、承诺、对彼此的依恋程度、照顾方式、性欲望及癖好等各个方面都可能存在差异(Bringle et al., 2013)。

强烈的定性不对称会给关系带来诸多困扰。例如, 一段关系中的一方高激情和低承诺,而另一方低激情和高承诺,那么就算这段关系中的两个人都觉得自己很爱对方,双方大概率都是不快乐的(Regan, 1998)。

总的来说,当双方恋爱需求不一致时,就会因为定性不对称而出现失衡。

2)对“真正的爱”的存在认知偏差

也有人因为本身就缺少的恋爱经验,或曾有过不良经历,导致对真爱的认知存在偏差。

缺少恋爱经验的人,往往会在自己的感情中重复父母间的互动方式,根据父母爱人的方式来爱人。但如果父母间的相处模式就是不健康的,那么自己就很难知道健康相爱的两个人应该是怎样的。

比如,如果母亲就是一个习惯降低自己的需求,专注于让父亲快乐的人,那么自己也就可能成为,不论自己的真实感受如何,都必须让伴侣心情好的人。如此便在关系中成了一个低自尊者、一个讨好者。

此外,如果过去的爱人常以贬低、操纵等方式对待自己,那么也很可能因此形成低自尊,认为自己不值得在基本的付出水平上就得到好的关爱,从而过度付出,让爱变沉重。

3)饥饿式“索爱” vs. 真诚表达爱

即使没有低自尊的问题,人们也可能因为不会健康地表达爱而让自己的爱显得沉重——这些人表达爱是为了得到伴侣不断的认可、得到同等的回报。

心理学家将这种称为情感饥饿式表达(Firestone, 2009),这种表达带着一层“索爱”的动机,与健康表达,即真诚地向伴侣表达自己的热情和喜欢,大相径庭。

健康的给予,是从一个真正慷慨(generosity)的动机出发的,我们可能有丰富的,甚至过多的“爱的资源”可以提供(例如时间,支持,精力等)。

健康的给予爱让我们感觉良好和充满活力,往往是不必过度思考的行动,不期待任何回报的。

而过度给予者往往只是声称自己不求回报,但却会强烈期待,对方能因为自己的付出而对自己无条件的宠爱、称赞或陪伴。

陷入沉重的关系中怎么办?

这里有3个tips——

1)通过角色扮演,沟通彼此真实的恋爱需求

不要等着伴侣来猜你的心思。直接地向伴侣表达你的真实诉求,并给对方时间去表现。不要带着“ta是我最亲近的人,ta就应该懂我”的心理,一次次错过真诚表达的机会。

很多时候我们难以体会自己的言行举止对身边的人有什么影响,直到我们真正亲身经历。可以与伴侣约定“扮演彼此一整天”。

这是家庭治疗和戏剧治疗中常用到的小游戏——角色扮演(Superadmin, 2011)。通过这样的方式直观地让对方看到自己眼中的ta是怎样的。

交换时,甚至可以在这个过程中加入一些即兴表演的元素,用这种方式表达“你平时是那样的,而我希望你可以这样做。”

2)爱的接收方:调整被动给予的思维模式

很多长期处于不平等的爱中的接收方都是被动给予者。但被动给予,通常是由他人的要求引起的,它会导致怨恨的感觉,会让人筋疲力尽。

试着找到内心那些与对方的“要求”无关,纯粹因为自己爱对方而想要ta好的动机,然后让这样的动机引领自己在爱中付出。

3)爱的给予方:调整关系的生活占比

婚姻咨询师Jane Reardon认为,与其思考怎么经营完美平衡的关系,不如调整这段关系在你生命中的占比。如果你过去总习惯性地将一整天所有的注意力都放在伴侣的身上,不妨试着从小事做起,将生活的重心调整到自己身上。

试着每天为自己做一件事,或者规划一些时间去独处或与朋友度过。在这个过程中也要记得建立边界,当你觉得双方付出不平衡时,就要坚定拒绝内心想要继续为伴侣去付出的想法。直到伴侣真正感恩你的付出,并以实际行动回馈你时,再允许自己继续。

最后,以哲学家Ayn Rand的话与大家共勉:

“不要觉得你为一个人付出很多,对方就应该爱你。爱情里的货币从来不是付出的多少,而应该是每个人自己的品德。”

以上。

References:

Bringle, R. G., Winnick, T., & Rydell, R. J. (2013). The prevalence and nature of unrequited love. Sage Open, 3(2), 2158244013492160.

Baumeister, R. F., Wotman, S. R., Stillwell, A. M. (1993). Unrequited love: On heartbreak, anger, guilt, scriptlessness, and humiliation. Journal of Personality and Social Psychology, 64, 377-394.

When your partner gives more than you can return. (2012, October 20). Psychology Today.

Regan, P. C. (1998). Of lust and love: Beliefs about the role of sexual desire in romantic relationships. Personal Relationships, 5(2), 139-157.

Expert-back ways to pull back if You’ve been giving too much in a relationship. (2018, June 6). Bustle.

Superadmin. (2011, August 11). Creative role playing for couples. Marriage Counselors and Relationship Counseling in New York City.

Emotional hunger vs. Love. (2009). Psychology Today.

阅读原文

相关推荐

蜂蜜是怎么样形成的?
bt365体育手机客户端

蜂蜜是怎么样形成的?

📅 07-05 👁️ 2970
基本信息
365bet官方平台开户

基本信息

📅 07-04 👁️ 2754
益虫有哪些名字(益虫大全的名字大全集)
bt365体育手机客户端

益虫有哪些名字(益虫大全的名字大全集)

📅 07-03 👁️ 8343
微信群找法全攻略:从零开始教你如何找到想要的群
bt365体育手机客户端

微信群找法全攻略:从零开始教你如何找到想要的群

📅 07-01 👁️ 94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