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典释义 (系统自动检索释义,仅供参考。)
庙中击鼓吹长箫,采兰为飧蕙有肴,玉缶荐芰香飘萧。
庙中(庙中)诗访予落止传访谋落始也笺成王始即政自以承圣父之业惧不能遵其道德故于庙中与群臣谋我始即政之事兴礼记祭统凡馂之道每变以众所以别贵贱之等而 施惠之象也是故以四簋黍见其脩于庙中也庙中者竟内之象也又汉书扬雄传长杨赋听庙中之雍雍受神人之福祐又齐书王敬则传见庙神下 ——《骈字类编》击鼓 jī gǔ打鼓作声;用鼓声打出信号或表示愿望。例如:击鼓(吹号)要求休战谈判。 ——《漢語大詞典》吹 chuī《國語辭典》吹 [ chuī ]动噘著嘴将气体用力从口中呼出来。如:「吹奏」、「吹口哨」。《诗经·小雅·鹿鸣》:「鼓瑟吹笙。」气流顺著某方向流动。如:「风吹雨打」。唐·杜甫〈绝句漫兴〉诗九首之二:「恰似春风相欺得,夜来吹折数枝花。」夸口、说大话。如:「吹牛」、「吹嘘」。事情作罢或关系断绝。如:「他们的婚事,早就吹了。」吹 [ chuì ]参见「鼓吹」(一)条。长箫(长箫)南北朝 萧绎 赴荆州泊三江口诗 叠鼓随朱鹭,长箫应紫骝。 ——《骈字类编》采兰(采蘭)cǎi lán(1).喻选拔俊逸。《晋书·皇甫谧传》:“陛下披榛採兰,并及蒿艾,是以 皋陶 振褐,不仁者远。”(2).《诗·小雅·南陔序》:“孝子相戒以养也……有其义而亡其辞。” 晋 束晰 《补亡诗》之一:“循彼南陔,言采其兰。眷恋庭闈,心不遑安。”后因以“採兰”喻尽孝养亲。 唐 白居易 《思归》诗:“薄俸未及亲,别家已经时,冬积温席恋,春违採兰期。” 唐 许尧佐 《柳氏传》:“荣名及亲,昔人所尚,岂宜以濯浣之贱,稽採兰之美乎?”(1).《文选·束晳〈补亡诗·南陔〉》:“循彼南陔,言采其兰。眷恋庭闈,心不遑安。” 李善 注:“采兰,以自芬香也。循陔以采香草者,将以供养其父母,喻人求珍异以归。”后因以“采兰”谓供养父母之事。 唐 韩愈 《孟生诗》:“采兰起幽念,眇然望东南。” 宋 梅尧臣 《汝南江邻几》诗:“且奉采兰养,应无抱玉啼。”参见“ 南陔 ”。(2).指 晋 束晳 的《补亡诗·南陔》。 唐 韩愈 《送汴州监军俱文珍诗》:“晓日驱征骑,春风咏采兰。谁言臣子道,忠孝两全难。” ——《漢語大詞典》为 ( 為 爲 ) wéi/wèi为 [ wéi ]做,行,做事:~人。~时。~难。不~己甚(不做得太过分)。当做,认做:以~。认~。习以~常。变成:成~。是:十两~一斤。治理,处理:~政。被:~天下笑。表示强调:大~恼火。助词,表示反诘或感叹:敌未灭,何以家~?姓。为 [ wèi ]替,给:~民请命。~虎作伥。~国捐躯。表目的:~了。~何。对,向:不足~外人道。帮助,卫护。飧 sūn《國語辭典》飧 [ sūn ]名晚饭。《孟子·滕文公上》:「贤者与民并耕而食,饔飧而治。」汉·赵岐·注:「朝曰饔,夕曰飧。」煮熟的饭菜。如:「谁知盘中飧,粒粒皆辛苦。」便饭。《仪礼·聘礼》:「宰夫朝服设飧。」汉·郑玄·注:「食不备礼曰飧。」动以水泡饭。《礼记·玉藻》:「君未覆手,不敢飧。」唐·孔颖达·正义:「飧谓用饮浇饭于器中也。」蕙 huì《國語辭典》蕙 [ huì ]名一种香草。古人将其佩带在身上以避疫疠。《文选·张衡·南都赋》:「其香草则有薜荔蕙若,薇芜荪苌,晻暧蓊蔚,含芬吐芳。」也称为「佩兰」。参见「蕙兰 」条。形喻高雅、高洁。如:「蕙质兰心」。《文选·鲍照·芜城赋》:「东都妙姬,南国丽人,蕙心纨质,玉貌绛唇。」有 yǒu/yòu《國語辭典》有 [ yǒu ]動表事實、狀況的正面存在,與「無」相對。如:「有困難」、「有利有弊」、「有學問」、「有錢」、「擁有」、「面有飢色」。形豐足、富裕。如:「他是個非常富有的人。」《詩經·大雅·公劉》:「止基迺理,爰眾爰有。」多,表示時間久或年齡大。如:「本店開設有年。」、「母親已有了年紀。」故意。如:「有心犯錯應嚴懲,無心疏忽可原諒。」綴置於名詞前,作音節的襯字。如:「有夏」、「有清」。《韓非子·五蠹》:「當舜之時,有苗不服,禹將伐之。」代某,表示不確定。如:「有一天晚上」、「有人說你做人很講義氣。」名姓。如漢代有有祿。有 [ yòu ]副表示重複、反複、連續。唐·裴守真〈請重耕織表〉:「奸偽由此而生,黎庶緣斯而苦,此有國之大患也。」通「又」。連用於整數與餘數之間,表示數目的附加。如:「七十有七人」。《論語·為政》:「吾十有五而志於學,三十而立。」肴 ( 餚 ) yáo《國語辭典》肴 [ yáo ]名煮熟的鱼肉等食物。如:「菜肴」、「美酒佳肴」。《国语·晋语一》:「饮而无肴。」《梁书·卷三八·贺琛传》:「积果如山岳,列肴同绮绣。」肴 [ xiáo ](一)之又音。玉缶唐 郑嵎 津阳门诗 大开内府恣供给,玉缶金筐银簸箕。 ——《骈字类编》荐 ( 薦 ) jiàn《國語辭典》荐 [ jiàn ]名草席。《说文解字·艸部》:「荐,荐席也。」副逐水草的、游牧的。《左传·襄公四年》:「戎狄荐居,贵货易土。」屡次、频仍。《左传·僖公十三年》:「晋荐饥,使乞籴于秦。」《晋书·卷二六·食货志》:「兵革屡兴,荒馑荐及。」动推举。如:「推荐」。同「荐 」。芰 jì《國語辭典》芰 [ jì ]名菱。《文选·陆韩卿·奉答内兄希叔诗》:「凫鹄啸俦侣,荷芰始参差。」宋·欧阳修〈采桑子·残霞〉词:「莲芰香清,水面风来酒面醒。」香飘(香飘)唐 王贞白 宫池产瑞莲 香飘鸡树近,荣占凤池先。 ——《骈字类编》萧 ( 蕭 ) xiāo萧 [ xiāo ]即“艾蒿”。冷落,没有生气的样子:~然。~瑟。~索。~飒。~森。~骚。~疏。~条。〔~~〕a.象声词,形容马叫声或风声,如“风~~兮易水寒”;b.头发花白稀疏的样子,如“华发~~老遂良,一身萍挂海中央”。〔~墙〕照壁,喻内部,如“祸起~~”。姓,如南朝梁有萧统。
释义为系统自动检索,难免有误,仅供参考。